在00后眼里,大城市和大厂,为什么不香了?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在平时意味着数不胜数的就业机会和创业良机,但是在遭遇疫情,需要调配资源来满足上千万人口的米面蔬菜时,不管从上而下的管控和疏导多么切实有效,总会有些疏漏和遗憾。

所谓“互联网大厂”就更不用说了。

在疫情前的风口,按照行业惯例给年轻人许诺的数十万年薪,最后真的兑现了吗?

近两年我们见惯了互联网企业和教培行业的亿万富豪,赚钱的时候把年轻人当人才,成群结队、数以万计地拉入麾下,一遇到类似疫情低谷的“黑天鹅事件”,恨不得一夜之间将35岁以上的“老员工”扫地出门。

反正“互联网大厂”是真的有钱,需要降低成本的时候,只要把年轻人轰出去一批,然后按照合同约定赔偿就行!

可是这一来二去,从90后到00后,对于大城市和大厂的热情,似乎也渐渐凉了下来。

在00后眼里,大城市和大厂,为什么不香了?

大城市,最让年轻人难以忍受的还是房价。

动辄一平米好几个W,堪称是80后、90后00后三代人的“噩梦”。

眼看着第一批00后大学生即将毕业了,可是一毕业,就意味着要选择落脚城市,然后求职就业。

在正常年景,不少毕业生会在校园里签到不错的单位,接连数年都在稳定岗位上衣食无忧。毕竟,不管是国企、外企还是大厂、名企,无一例外地对应届毕业生有着天生的好感。

许多HR和老板都普遍认为:

刚毕业的大学生,思想单纯、缺乏经验,最适合开拓新业务和创建新部门。

在00后眼里,大城市和大厂,为什么不香了?

反倒是那些在本职岗位上混迹多年的“老油条”,虽然熟悉业务模式、精通岗位技能、深谙行业规则,但如果老板提出什么新构想和新创意,这些“老员工”的抵触情绪,往往比谁都强烈。

可不管是大厂还是名企,投资人花了钱,从通盘考虑对公司业务的裁撤合并,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即便是老员工,如果你“吃不下老板画的饼”,那么不用多说,下一个位列裁员名单的倒霉蛋就是你。

所以“将心比心”,如果我是大厂老板的话,也会成批招揽应届生、成批辞退老员工,前者是为了省钱,后者是为了减负。

只是,在互联网大厂气势汹汹的“年度换血”下,摧垮的,是一批批90后和00后年轻人的自信、勇气和体面。

在00后眼里,大城市和大厂,为什么不香了?

去大厂工作,就像是“幸存者偏差”。

在招聘广告和网络媒体的正面渲染下,年轻人只会看到诸如百万年薪、豪华自助餐和超高福利的闪光点。

但是许多将大厂工作视为信仰和梦想的应届毕业生,在类似“中大奖”、“被挑中”的兴奋喜悦中走进大厂,却被一脸懵逼地带到新成立的事业部或产品线,从零开始调研、开会和加班,满以为有幸来到了代表公司和行业未来的新项目。

最后十有八九,不是项目解散,就是人员清退。

所以很多年轻人“啃老”,实在是情非得已。

毕竟能够在刚毕业就创业,一两年内拿出百万首付款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毕业生只有在父母家庭的提携支持下,才能勉强在大城市安顿下来。

在00后眼里,大城市和大厂,为什么不香了?

在大城市里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光鲜愉悦。

教育是个问题,越是繁荣发达的城市,我们身边愿意花重金培养孩子,给孩子请家教或送到国外的中产家庭就越多。

对于大多数工资只有几千块,除了衣食温饱以外存不下钱的年轻父母来说,想要让自己家孩子跟“着义务教育和公办教育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学习的想法,越来越显得特殊和另类。

人,都是有虚荣心和攀比心的。

中产家庭的父母给孩子每年花几十万报培训班,那么工薪家庭的父母就会每年花几万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上,再加上教培机构的疯狂营销和推波助澜,若是没有“双减政策”的落地,恐怕大城市里普通家庭的经济条件还会进一步“恶化”。

在00后眼里,大城市和大厂,为什么不香了?

但是整顿和打压了校外培训班,也只能说再一次提高了“教育内卷”的门槛。

中产家庭的父母会给孩子请有资质、有名气、有水平的“一对一家教”,而家无余财的工薪家庭,很可能只能抽出时间来自己给孩子补课。

所以说大城市里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虽然更优质也更集中,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依然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尤其是在疫情下,父母和孩子都在居家观测。

孩子尚且可以无忧无虑地上网课、打游戏,但是在大城市里年纪轻轻就背负着房贷车贷的“百万负翁”们,最发愁的,恐怕还是各大银行的账单日和还款日。

所以说,曾经让80后和90后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大城市和大厂,如今在商业化运作和疫情影响下,似乎在逐渐褪去身上的光芒和亮点。

甚至在很多00后大学生的眼里,已经不那么香了。

在00后眼里,大城市和大厂,为什么不香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生活成本太高,工作变动频繁。

谁不想刚毕业就端起公务员的“铁饭碗”,然后一辈子干到头啊!可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思维更加活跃开阔,总想着在陌生而新奇的社会职场里尝尝鲜、闯一番,结果在接连不断的跳槽和辞职间,却失去了自己作为应届生最大的本钱,那就是年轻。

总之,大城市虽然繁华,一遇上疫情还是会显得手忙脚乱、自顾不暇;大厂虽然最喜欢承诺高薪“画大饼”,但是在你意气奋发想要大干一场的当打之年,突然给你一道“辞职令”,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对于00后年轻人而言,只盯着大城市和大厂其实完全没必要,毕竟表面光鲜、实质贫穷的滋味,其实并不好受。

或许趁早返乡,留在生活、教育、养老和医疗成本相对较低的二三线城市,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大头条版权所有,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gtoutiao.com/article/4203

(1)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午4:05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午4:17

相关推荐

  • 熊黛林为双胎女儿庆生,姐妹花对比很明显,一个像爸一个像妈

    说到怀孕生子,相信很多妈妈都期盼过自己能够怀上一对双胞胎,而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双胞胎的长相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如果家人不说,大家很难区分谁是哥哥姐姐,谁是弟弟妹妹。 但在双胞胎中也有一种情况会让两个孩子在容貌上相差明显,那就是异卵双胞胎。 明显熊黛林和郭可颂的女儿就是一对异卵双胞胎,姐姐Kaylor与妹妹Lyvia在外貌上并不相似,且两人的…

    2022年4月25日
  • 双碳目标下,洋葱集团如何践行绿色低碳的品牌管理事业?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2022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 一直以来,绿色、低碳、环保都是关乎全人类命运、全球自然生态的重要议题,也是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的宏大目标。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自此“双碳”一词不断走入国人的视野,成为推动我国高…

    2022年6月2日
  • 蓄势求突破 国美实干开新局

    古人云:“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短短八个字蕴含了世间万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在2021年,国美喊出了“回归零售本质”的宣言,提出了以商品与服务获得用户信任的总方针,强调以“稳扎稳打的实干精神”开辟全零售生态的崭新局面。根据年报显示,2021年国美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全年实现正向流入约6.5亿元,为2022年“家·生活”战…

    2022年4月28日
  • 方寸间,见万象,vivo携手知名美院孵化设计产业机会点

    6月20日,在“方寸·万象2022 vivo全球主题设计大赛”全国火热征稿之际,vivo i主题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线下校园宣讲会,众嘉宾旁征博引,以独树一帜的洞察与思考激活众多设计界优秀学子的设计灵感,共同探索指尖诗意与万象之美。 共话设计美学 vivo i主题举办线下校园宣讲会 宣讲会上,广州美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伍端教授、vivo i主题…

    2022年6月22日
  • 大脑银行苏引华新书《管与理》启动预售

    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苏引华老师正式推出新书《管与理》,并在大脑银行官方平台启动预售,预计将于5月8日正式发售。 作为中小企业实战管理培训专家,畅销书作家,《商业思维》课程体系创始人及课程讲师,苏引华老师自2005年起坚持写作,2010年6月成立大脑银行。苏引华老师在近20年创业历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中汲取宝贵经验,先后出版了《薪与酬》、《经与营》等…

    2022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