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39年,太皇窦太后好黄、老言,不悦儒术。赵绾请毋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阴求得赵绾、王臧奸利事,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诸所兴为皆废。下绾、臧吏,皆自杀;丞相婴、太尉免,申公亦以疾免归。
【译文】太皇窦太后喜好黄老学说,不喜欢儒家学说,赵绾奏请,国家政务不要再向太后奏报,窦太后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说:他想做第二个新垣平吧!窦太后暗中搜集赵绾、王臧贪赃的证据,以此责备武帝用人不当;汉武帝不仅废止了兴建明堂的事,还将赵绾等人主张的全部废止。并追究赵绾、王臧他们的罪行,他们恐惧之下纷纷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被免职,申公也以有病为借口,被免职归家。
公元前139年,这一年汉武帝满18岁,他想大展拳脚、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想废黄老学说、而倚重儒家学说,但没想到遭到太皇太后窦漪房(以下称窦太后)泼的冷水而夭折,所以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想有一番作为的汉武帝碰了一鼻子灰,好不容易开张的事业也遭遇了滑铁卢,自己的身边人自杀的自杀、免职的免职,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汉武帝的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一、路线之争。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汉武帝喜欢儒家学说,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路线问题,路线问题的背后则是利益问题,太皇太后身边有一群崇尚黄老学说的人,而汉武帝身边则聚满了儒家学说的人呢,如果改变路线势必会更换朝中的文武大臣,窦漪房就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利益之争。窦太后作为太后,按道理应该在后宫颐养天年,但是窦氏外戚都在朝中身居高位,这些人地位越稳固,窦太后才越有安全感,窦太后和外戚之间的利益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利益、安全的角度出发,窦太后绝对不会同意更换路线,也不会同意汉武帝培养自己人,因为权力自古以来就有排他性。
三、权力之争。窦太后和汉武帝因路线问题不一致,两人发生了分歧,背后的实质却是争夺话语权的问题,窦太后和汉武帝两人都想自己说了算,但是权力自古就有排他性,两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胜出,汉武帝作为窦太后的亲孙子,而且窦太后历经三朝,从汉文帝开始就参与朝政,汉武帝初出茅庐,不可能是窦太后的对手,汉武帝如果不退让、很可能被废,所以只能蛰伏以待时机。
我们分析了窦太后与汉武帝的矛盾之争,清晰地知道两人矛盾产生的根源,我们发现政治是残酷的,是没有亲情的,哪怕亲骨肉,也要下狠手打压,不给任何翻盘、逆袭的机会,两人的纷争以汉武帝失败宣告结束,但是背后的职场启示却让我们深思:
一、站队的选择。我们常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权力大不仅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而且还意味着更多的权力、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脉,在职场中要想站队的话,必须要站到更大的权力这边,因为权力大意味着更安全。赵绾、王臧因为站错了队,结果被窦太后杀鸡儆猴,成为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
二、站队的危害。职场中站队必须要在暗里站队,而不能明目张胆,因为明目张胆的站队,就会被贴上标签,很容易成为打压、针对的对象,所以对于站队这件事情,你必须要慎之又慎,你可以在心理上有倾向,但在行动上必须要谨慎。赵绾、王臧因为提出了不该提的建议,所以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三、避灾的法门。所谓鹤蚌相争、殃及池鱼,职场中一把手、二把手发生争斗时,小虾米一定要躲得远远的,不参与其中的争斗,因为能量小、地位低,因为当一方失败时,人微言轻小虾米往往是最佳的牺牲品,牺牲一个小小虾米换得权力和平,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汉武帝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职场人:站队一直是职场人头疼的问题,无论你是主动加入、还是被人忽悠,只要是你站队了,身上肯定就会被打上“XX的人”的标签,这是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不知道哪天就会让你头破血流。
所以当你一切都还未思考清楚、事态还不明朗的时候,千万别忙着考虑“站队”的问题,毕竟这关乎到你以后的发展,能小心就尽量小心一点,因为一旦站队失败,不仅牺牲了职业生涯,甚至身陷囹圄,到时后悔就迟了。
大头条版权所有,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gtoutiao.com/article/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