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38个核心城市的平均薪酬,首次破万,达到10111元/月,同比狂涨13.3%。
北京、上海的平均月薪稳居第一宝座:分别达到13412元/月和13195元/月。深圳、杭州两座城市紧跟其后,分别以12606元/月、11462元/月的薪酬位列第三、第四。
还有两组数据令人深思:
第一组数据反映“体制热”持续升温,去年49.3%的应届毕业生入职体制内单位。“体制热”的温度攀升到历史最高温,是不是快“开锅”了?从宏观数据看,体制内单位的全国社平工资为7260元,私营单位的社平工资仅为3860元,体制内的工资几乎是体制外的2倍,你还说“体制内”不香吗?
第二组数据反映“学历热”持续升温,博士、硕士、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和3910元。难怪考研人数也突破420万的历史大关,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硕士的起薪几乎是本科生的2倍。你还说“寒窗苦读”没有用吗?“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的智慧已经被“大数据”验证了。你还说“考研读博”没有用吗?
另外一组数据,估计让很多人沉默了。GDP在涨,工资在涨,但可支配收入增速实际上是“明升暗降”的。什么意思呢?工资看上去“大涨”,但是,老百姓可以花的钱反而在“减少”。2021年全年GDP同比上涨了8.1%,全国38个核心城市的平均薪酬同比狂涨13.3%,可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实际平均增长仅为5.1%。为什么呢?你自己“脑补”一下吧。
很多工薪族都在嗷嗷叫:我的工资是不是“被平均”了?我的工资是不是“拖后腿”了?其实,广大工薪族的感觉是正确的。对比工资,千万别看“平均值”,因为你被“注水”的概率实在太大了。从人力资源专业上讲,要比工资一定要看“中位值”。
什么是“中位值”呢?把城市里所有人员的收入进行大排队,中位值就是50%分位,即:排在中间的工资。举例说明:2021年北京社平工资13412元,你能开心地说:所有打工人的工资平均过万了吗?错!北京的“中位值”只有6030元。也就是说:北京城里,有50%的人拿不到6030元的月薪,你如果达到了,就证明你已经超过了50%的人。
我们来看看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的国内汽车销量为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在国内车市重拾正增长的同时,汽车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了诸多问题。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及零部件类投诉4万余件,同比增长近20个百分点。
一是汽车安全问题;二是新能源智能汽车消费纠纷新发问题多,维权存在难点;三是人们的购车理念更加理性、务实和成熟,越来越追求性价比,摒弃“打肿脸充胖子”思想,不会再为“冲动消费”买单了!
大头条版权所有,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gtoutiao.com/article/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