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已成为重要工作之一。与其他新冠疫苗相比,mRNA疫苗具有安全、高效、易生产等优点,有关新冠mRNA疫苗“国产化”的研发进展也备受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个热门话题:包括新冠防治领域在内的mRNA疫苗产业发展,是走以往的“拿来主义”?还是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在近日开幕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很多活动中,来自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企业大力推广其应用端的药物和器械,但对于核心技术如核酸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方法却不在可出售甚至可询问范围内。这其实就是当前我国mRNA疫苗产业面临的问题,众多国际医药巨头更在意中国市场带来的商机,但并不愿意转让核心技术。
外资药企之所以守住核心技术不愿转让,在于以mRNA为代表的核酸药物的先进技术具有三重价值。第一个角度是科技发展潜力。新冠疫情给核酸药物带来了超出业界预期的迅猛发展。mRNA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不仅能够助力中国及其他国家更好应对疫情,大幅度减少对中老年人等群体的冲击,更是继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后的第三代疫苗,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带来持续影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说道:“医学的未来是mRNA,基本上你可以使用mRNA治愈一切。它就像一个电脑程序,你可以对其进行编程以执行所需的任何操作。你甚至都可以变成蝴蝶。”
其次,核酸药物“钱”景无限。据国际知名机构测算,全球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突破300亿美元大关,中国核酸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78.85亿人民币,基于mRNA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广泛应用性,未来还可以为开发药物提供新方法,比如应用到其他传染病、癌症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如此庞大的市场是各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
第三,对于我国而言,围绕mRNA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生物安全保护战略的实施。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显然,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将减少我国被卡脖子的风险,为民众提供更全面的医疗健康保障,并带动生物经济这一蓝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包括mRNA疫苗研发在内的生物医药核心技术,不能假手于人,而要坚持自主创新,这方面教训不少。国内药企康希诺2020年发布公告,引进加拿大PNI公司的mRNA技术,当时也曾被视为其未来发展的一大利好,然而随着后续加拿大政府入资PNI公司后,合作就陷入了停滞。此外,我国也有企业和外资药企合作,引进mRNA的LNP递送载体授权,开发疫苗。但这种“共同开发”模式存在多重弊端:外资企业一方面收取巨额费用,如针对单个适应症的LNP递送载体授权,收费金额就高达3000万-5000万美元,而潜在可成药的适应症、疫苗众多,如果都沿用这一付费模式,堪称投入无底洞; 由于核心技术为外资合作方所拥有,也意味着国内药企有沦为低端“加工生产”之嫌;再次,外资药企可将巨额收费用于技术、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进一步与国内药企在核心技术上形成代差。
据悉,国内具有mRNA递送载体技术的公司寥寥无几,大多数药企习惯于核心技术的“买买买”,利润大头被外企拿走,国内药企无法获得足够资金用于再发展,很可能重蹈前些年我国医药领域仿制药占据大头、国内药企小散乱的覆辙。由此可见,如果继续沿用mRNA疫苗核心技术的“拿来主义”,无论是对于国内药企、中国生物经济的提质增效,还是国家生物医药安全战略的落地,都是不可行的。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大局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在芯片、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相关企业都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也不断取得突破。在包括mRNA疫苗在内的关键领域不再重复“技术靠买、商品低价低质”的路径依赖,是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超越和国家生物安全的唯一道路。我们期待有更多国内药企能主动站出来,坚持自主创新路线、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上持之以恒,助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为十四亿国人提供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的生物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
大头条版权所有,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gtoutiao.com/article/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