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烈文)近日,武汉一药店店长将订购到店的46盒布洛芬拆成每份两粒,免费送给有需要的人。该药店店长王璟接受采访时表示,因前段时间处于真空期,布洛芬供不应求。自己常接到很多求助电话,还有人半夜打电话称孩子发烧浑身痛,但家里却缺少药品,而王璟作为药店店长,也显得多少有些无能为力。出于自己的善心,王璟决定免费送药给有需要的人。
王璟的善举值得点赞,但我们也不禁发问:一个小小的布洛芬,怎么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政策突变,“囤药潮”来袭。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通知共提出10条具体事项,其中第五条指出,要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在疫情的大形势下,“新十条”的颁布,解除了居民对自主购买普通感冒药的禁令,居民通过线上或线下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治疗咽干咽痛”四类药品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因此也激发了大众的购药需求。据了解,许多居民并没有相关症状,但都愿意多买一些药“囤”着,以保安心。这种现象不断扩大,“囤药潮”愈演愈烈,以至于现在到了一“药“难求的地步。
投机炒作,天价药品是谁在助推。
在民众抢购、囤积药品的背后,也有部分投机炒作者在推波助澜,他们操纵市场,利用囤货赚取暴利,从而成为抢购事件的获益者。部分民众看见其中有利可图,加入其中,大量囤积药品,转手就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其他平台上售卖,从中赚取差价从而获利。
由于各地信息不对等,互联网信息错综复杂,普通民众无法分辨正确的信息,炒作者们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来散发虚假消息,传播恐慌情绪,从侧面上推动了抢购信息的传播,刺激了抢购。抢购越激烈,药品越来越少,供不应求,价格就越来越高。
跟风投产,对企业是否有利。
自新冠疫情爆发,三年以来,国家通过各项政策来维护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防疫政策的变化也带动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变化。在之前的防疫政策中,对布洛芬等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药物是限制购买的。而在这期间,许多人居家隔离,出门也大都带口罩,流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降低,因此,对这类药物的需求并不高。
如今,在新政策新形势下,要求企业重新加大投产,也需要一段时间。这也是药物暂时供不应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值得深思的是,盲目跟风投产,对企业和经济发展是否真的有利呢?如果过段时间,形势稳定下来,对此类药品的需求没那么高了,那生产多出的药品该何去何从?在形势变化下,如何保证供需平衡,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也极其考验了政府的敏锐性和执行力。
大头条版权所有,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gtoutiao.com/article/9368